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6月, 2017的文章

最新活動

6/18 梅雨稍緩

圖片
6/18 梅雨稍緩,趁機記錄下基地附近的變化。 溪水暴漲的快,退的也快,原本黃濁的溪水一旦雨勢稍緩,馬上又恢復成清澈的水,而且溪床上的垃圾被一掃而空,清涼地讓人想下去游泳一番XD 雖然基地所在地嚴格來說只能算是小山丘吧,但地質鬆軟,幸好植被茂密豐富,雖然有土石小滑落,但還不致成災。印象中水保系的老師說過,一次一次的小土石流,就像洩除壓力,才不會累積起來,有一天一次通通滑落。 在極端氣候下,原本就土石流頻繁的台灣,也得學著和土石流相處,尤其是生活相當貼近土地的人們。 不過天氣好的時候要來清理一下倒是真的。 上山,一窩蜂默默地長大了,從蜂巢只有兩三格開始看著牠們,此時蜂群正趴在巢上,振動翅膀,忙著把被雨水打濕的蜂巢弄乾,巢內的幼蟲正嗷嗷待哺,不知道前幾天的大雨牠們是否能出外打獵? 路上撿到了一顆被吃掉一半的百香果,嫌疑犯的齒痕都留在上面,大概是赤腹松鼠幹的好事吧。 *註:變側異腹胡蜂 Parapolybia varia varia (Fabricius, 1787) 普遍分布在低海拔山區的胡蜂,但是性情溫馴,不會輕易主動攻擊。 詳細介紹請見下列網站: 臺灣生命大百科 嘎嘎昆蟲網

【紀錄片】追尋者,自然的自己。自然谷的教育核心思維 - 自然。

圖片
自然谷的第一位實習生是遠自德國的 Alex,持續三~四個月,一個學期的交流。接著就是清大學生的實習。緣分很神奇,自然谷一直跟清大有著頗多的連結。自然谷的環境信託 三位監察人,兩位是令人敬佩的清大教授,一位畢業自 清大。這次,感謝清大的學生 葦如、莉雯、雨晴 投注很多時間拍攝、採訪,很用心地剪輯出紀錄片,表達了 自然谷很隱微想傳達的訊息,做自己,也就是自然。 感謝每位以自然谷為學習,探索自己的夥伴。

在自然環境裡,母雞如何餵養小雞呢?

圖片
吃雞肉,看過母雞帶小雞嗎? 自然谷內的雞群幾乎是半野化狀態,無論大小雞,公雞母雞都回復到野地生存的本能。 晚上睡樹上,白天自行找食物,風雨無阻。 但,牠們與人生活靠近,因此可以觀察 雉科鳥類的部分共通習性。當然,還有每隻雞的獨特個性。 母雞生蛋、孵蛋、照顧小雞、餵食小雞... 看似正常,但 其實目前大部分的養雞場因為經濟化的考量,上述的流程並非如此,很多都由人工取代。例如,人工孵蛋,小雞集中管理... 。 影片中這三隻小雞剛孵出三天,你能看出小雞的差異嗎? 一樣都是三天年紀的小雞,大小差距明顯。什麼原因呢? 這裡暗示一下,我們管理夥伴還是有些干擾,也順便做些觀察實驗。

讀書會《成為他自己》-1

圖片
05.06 共學團讀書會小記 紀錄者:傻剛 這次共學團讀的書是《成為他自己:全人,給未來世代的教育烏托邦》的四~六章。 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教育現場實錄!描述了1995到2014年間,教育者和自己的拉扯、教育者和孩子的拉扯、教育者和教育者的拉扯,劇情環環相扣、峰迴路轉又高潮起伏全無冷場!由於是現場實錄,它並不像理論書讀起來那麼的硬邦邦,反而充滿了赤裸裸血淋淋的教訓。 劉若凡(作者)毫不掩飾的書寫當時的教育者是多麼地環抱著熱血與理想,又是多麼理所當然地被孩子們打臉,如同這篇文章裡提到的:「當時仍在校的劉若凡,看著宿舍變得髒亂,學生越來越晚睡,自助福利社的奶油麵包記帳本裡,有人吃了35元卻只畫25元,有人畫在別人帳上,有人連畫都懶,『記帳本透露了很多事,設計的老師對人性的想像是多麼善良,堅信人性本善,孰料拿掉一切枷鎖後,原先理所當然的事都變得沒那麼絕對,秩序是那麼容易被瓦解,我們看待規則的方式,都因此有了改變。』」 早在共學團之前,我就已經讀過《成為他自己》了,當時給了我很大的衝擊及震撼,而今年因為台南的窗戶讀書會,又再次拿起這本書來閱讀,一邊讀一邊覺得這本書太適合共學團來閱讀了,一個念頭及方向開始逐漸成形。 在辦學初期,全人中學的創辦者們對自己問了一系列的問題,重新從根本處思考教育的本質。因此我想試著帶大家,順著全人中學辦學的足跡走一遍,問自己他們思考過的問題,問自己他們經歷過的難關。我相信這不僅是辦理一間學校會遇到的問題,更是在實踐自己的教育理念的過程中,必然也會經歷的。 於是,在讀書會中,我不斷提醒大家:「我們不是來探究真相的。」是,我們不是為了討論對錯與否或事實真相為何,我們是為了藉全人的經驗反省自身,並從中淬鍊出屬於「共學團自己的」對於教育的想像。 最終,在重重的討論、感想與意見之間,我們逐漸踏上了全人創辦者們自問的第一個問題:「什麼是教育?」 看法也因人而異: 「傳遞與改變」 「成為他自己」 「幫助他看見、思考」 「為當下社會服務」 「教出能夠面對未來的人」 「找出自己的興趣」 「選擇權」 小燕子看著大家提出來的看法,驚呼:「這是不是就是『人即目的』?」 於是我們回頭檢視大家的看法,似乎可以概略區分成「人即目的」以及「人即工具」兩種不太一樣的想法。 但是,到底什麼是「人即目的」,又什麼是「人即工具」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