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活動

【森山學堂 與火共舞】紀錄 - 10/28

前一晚,自然谷淅哩淅哩地下起雨來,滴滴答答唰唰嘩嘩整夜不停,一顆心七上八下。
「這下該怎麼辦啊?」火的課程遇到了下雨,似乎是個很糟糕的情況啊。
閉上眼睛,我問自己:有多想要讓這堂課成真?願不願意去面對各種狀況?
答案很簡單,剩下的就只有去做。

於是教練們開始搭起天幕,試著盡量讓孩子在風雨中能夠舒服一點,我們決定順著自然的流動,把整個活動場地挪到更適合的地方。

小孩陸陸續續出現了,這次來參與的小孩,全部都是之前在各種場合遇過的小孩,相處起來沒有壓力,就像是見到了老朋友一樣,而且,幾乎都是準備來和火相處的。
「我現在要做什麼呢?」小孩主動發問,然後全部動了起來,開始為了一個最重要的火做準備。有的小孩借了小刀,做起了火的搖籃,兩個小孩在旁看著,最後也親自試試;我們也在旁觀察,「刀子用完,一定要放回刀鞘裡。」看著和刀子比較熟悉的孩子,把我們慎重地教給他的和刀子相處的方法,慎重地繼續傳給其他的孩子,美好的流動在孩子間自然地發生。

火的房子蓋好了,在一切準備就緒時,雨已悄悄地停了,但濕掉的木柴仍然不容易起火,我們一起,用鑽木取火取得的小小炭火,用努力做出來的大大的搖籃,呼喚出火來。這將是這兩天最重要的一把火,它將凝聚我們、考驗我們、照耀我們,所有的火都將從這裡分出。當卡西法(小孩幫火取的名字)安居下來的這個時候,課程也正式開始了。

關於火啊,我們有許許多多想要教給小孩的,但是要從何開始呢?

第一步想先增加小孩和火相處的經驗。我們拿出了兩盒火柴,直接告訴他們,這兩盒火柴在這四天裡面隨便你們用,上課需要的部分我們會另外給,所以用的時候不用在意。再來是每個人一把小刀,有了刀子,小孩可以自主去做的事情寬廣許多,削、切、割各種材料及木頭;於是慎重地再講了一次關於和刀子相處的方式,慎重地將刀一把把交到孩子手上,它將會伴著小孩整個四天,對小孩來說是種責任,對我們來說更是重擔。

這些都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加容易與火親近,我們煮飯會用到火、洗澡會用到火,其餘時間,小孩忙著把各式各樣的木頭放進火堆、拿出火堆,用各種方法和火、和煙玩耍,發現許多新事物。而我們,就只是努力地維持著卡西法,讓小孩能夠無後顧之憂盡情與之玩耍。

但是這麼肆無忌憚的玩火,會不會危險呢?
是有可能發生危險的,當小孩開始將火拿出火圈,做出揮舞的動作,就逼近了教練們的底線。

於是我們請小孩慢下來,將我們的擔心告知他們,和他們開啟一場討論,關於安全,關於規則,關於懲罰。我們邀請小孩,希望能夠一同想出解決的辦法,所有在場的人都同意,不要將火移出火圈,有些小孩加碼說,如果有人違反規定的話,就要把刀子沒收。

可是為什麼要有懲罰呢?我們能不能不靠懲罰來解決問題?
「沒有懲罰的話,就會有人不遵守規定。」小孩這麼說。

國家有法規,學校有校規,班級有班規,學校老師、大人、不同的場合有著許許多多的規定,小孩感受的到它們,但在意識到它們之前,就已經先接受了它們。

「為什麼會有規定呢?」我希望開始帶著孩子思考這些問題。
「老師說的就是規定啊。」有小孩這麼回答。
「那這些規定的目的是為了什麼?」
「為了保護我們的安全?」小孩不確定地回答。

那麼換個角度討論,來分享經驗吧,「你們有沒有曾經因為違反規定而被懲罰的經驗呢?」
這個小孩就經驗豐富了,他們提出很多曾經被懲罰的情境,其中一個小孩曾經因為說髒話而受到懲罰。

「那麼,你有因為被懲罰而再也不說髒話嗎?」我問。
「沒有啊。」小孩很乾脆。
「我想也是啊。」我回答。「所以,懲罰真的可以達到我們的目的:讓大家安全地玩火嗎?」

沒有答案,小孩的注意力漸漸渙散,最後我們並沒有就這件事情取得一個共識,但是沒關係,這樣就好,『正義並不是某一個客觀理性(?)的有權力者所強力指派出的靜態畫面,而是所有行動者的行動、再行動,是持續不斷的關係與過程。』(盧駿逸,2017)

我們希望自己並不是成為一個仲裁者,替小孩決定事情的對錯,而是陪著他們去經歷、去理解、去思考遇到的種種問題,也許有一天,當他有能力去制定規定的時候,能夠想起曾經經歷過的這些事情。

p.s.對這種「動態正義」有興趣的人,可以參考這篇文章:《正義不等於美好生活 — — 關注差異、關係與過程的教育現場》


留言

熱門文章

誰來教 雞,什麼可以吃,什麼不能吃呢?

在自然環境裡,母雞如何餵養小雞呢?

我們的理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