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活動

填鴨或是引導?

繩結出現在世界上至少有28000年的歷史,最終才演變成現在的模樣,要發揮繩結的最佳功能,繩結有其固定的型態,想將這由時間累積而成的厚度傳承下去,填鴨是一個好選擇。繩結的打法可以填鴨,那理解整套系統呢?體會繩結的性質、繩結與繩子的連結、繩子與人的連結,甚或至自己與自己身體的連結呢?

誰說教學只能有一個方法?在教學現場,各種方法不斷互相交織,互助互補。教練睜著雪亮的眼睛,在一片渾沌中撈取各種暗示,無時無刻在做抉擇:安全嗎?學生還剩多少耐心?何時該介入?何時該放手?

「教練,這個地方要打什麼結?」
「你先跟我說,這個結是什麼用途?」
「...確保?」
「還記得你剛剛做確保的時候,你做了什麼動作嗎?」
同學做出握著繩結上下移動的動作。

「嗯嗯,所以這裡是?」
「布雷克結。」
「那另外這一邊呢?」
「要接到確保的人身上,呃...」
同學沒辦法說出那個結的名稱,但顯然已經知道那是什麼了,所以我幫他說完:「繩耳稱人結。」

這只是在教學現場進行引導時的其中一個小小的片段。

在黃武雄所著的《童年與解放》中,將人的能力區分為「文明能力」及「自然能力」,「文明能力」是抽象的、理性的、分析的,而「自然能力」是具體的、直觀的、整體的。學會打繩結、學會架繩索系統是應用文明能力,在這過程中感受繩子的性質、身體的律動,則是自然能力的展現,而不論是填鴨或是引導探索,都是協助人發揮自己能力的方法罷了。


留言

熱門文章

🍂2018秋冬 繩索攀樹初體驗🍂 報名開始囉!

誰來教 雞,什麼可以吃,什麼不能吃呢?

在自然環境裡,母雞如何餵養小雞呢?